時下,站在華容縣團洲新修的大堤上遠眺,洞庭湖的水波正拍打著新砌的防浪墻。不遠處的團洲垸安全區,一棟棟嶄新的住宅樓拔地而起,一幅美麗湖邊新農村壯景圖展現在眼前。兩個多月前的6月4日,由中國化學四化建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團洲垸災后重建安置房建設項目(三期)一標段19棟住宅樓、668套安置房如期竣工交付。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硬仗中,四化建的建設者們弘揚抗洪精神,高質量完成這項重點民生工程,并以科技賦能的匠心與精益求精的態度,為受災群眾筑就了放心可靠的新家。
迎難攻堅扛起重建重任
2024 年7月5日下午,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口,47.64 平方公里土地被洪水淹沒,大量居民被迫遷移。當渾濁的洪水漫過堤壩時,團新村劉少峰大爺懷抱89歲的老母親蹚水轉移,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挪向臨時安置點。身后,住了一輩子的老屋在濁流中轟然散架,一輩子攢下的家當,也全被咆哮的洪水卷成了泡影。此后的日子里,借住在親戚家的他,每天都期盼著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家。
為保障受災群眾的居住需求,華容縣啟動大規模遷建安置項目,計劃在 2025 年汛期前完成所有安置房建設并交付。公司憑借卓越的專業實力與高效履約能力,中標承建團洲垸災后重建安置房建設項目(三期)一標段19棟住宅樓,建筑面積7.602萬平方米,總戶數668套。然而,要在2025年汛期來臨之前完成7.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施工任務,中間還夾著雨季和春節,時間之緊、任務之重、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2024年12月25日,在當地政府和廣大受災居民的期盼中,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團隊悄然進駐團洲垸災后重建現場。施工伊始,就立下軍令狀:工期一天不拖、質量一絲不茍、安全一刻不松!全員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抗洪精神,迅速開啟“5+2”“白加黑”的極限攻堅模式。
建設高峰時期,現場工況復雜,安全風險極高,2000多名建設者如精密咬合的齒輪,在工地上轉成了不停歇的陀螺。暴雨裹挾著寒風在項目現場肆虐,“我們跟老天爺搶時間,搶的是群眾的安居夢!”項目經理堅定地說。他帶領隊伍提前挖好排水溝,30臺抽水泵如忠誠的“排水戰士”隨時待命。雨勢稍緩,工人們便扛著材料沖鋒向前,17臺塔吊、28臺物料提升機晝夜不停,并確保實現重大安全事故“零發生”。四化建人以鋼鐵般的意志,如同一顆顆擰緊到底的螺絲釘,硬生生打贏了這場硬仗。
科技匠心筑就放心家園
速度的背后,藏著不為人知的匠心與智慧。科技,成為這場攻堅戰的秘密武器。技術員們用BIM技術模擬每根水管、每束電線的走向,同時為房屋進行了一次360度無死角的全身“CT掃描”。哪根管線會“打架”、哪個接口易滲水,都在施工前被一一精準排查并優化解決。單這一項應用技術,就有效避免了200余次返工。全站儀天頂測距法,將19棟樓的垂直度誤差嚴格控制在3毫米內,這比一枚硬幣的厚度還薄,為每一棟樓宇鍛造了“筆直堅韌的脊梁”!
此外,建設者們深知,房屋是要住一輩子的家,需要一輩子的安穩。衛生間的防水層精心鋪設兩道,經過48小時嚴苛的閉水試驗,確保滴水不漏。127次覆蓋全流程的質量巡檢,發現問題立行立改,絕不妥協。最終,19棟樓宇以100%的合格率通過驗收。前來參觀的李滿珍奶奶,敲了敲墻面,聽著“咚咚”沉實有力的回響,眼中滿是驚喜:“這比我以前的老房子結實多倍!”群眾由衷地認可,才是真正品質過硬的“放心房”。
交付前一天,作為受災群眾首批看房代表的吳艷秀奶奶,早早來到現場。她站在嶄新的住宅樓前,眼中閃爍著淚光,指著陽臺,聲音微微發顫:“這里能擺我的花,孫子能在樓下玩,真好啊!”回想起洪水來襲時的恐懼和無助,再看看如今的新家,吳奶奶百感交集,聲音哽咽重復著:“沒想到這么快就能住進這么好的房子,感謝建設者們,是他們給了我們新的希望。”
陽光工程點亮萬家燈火
如今的小區里,一排排路燈像串連起來的星辰,在傍晚時分準時亮起;寬闊平整的水泥道路延伸至每一棟樓門前。項目秉持“陽光重建”的核心理念,實行施工現場全開放管理,主動邀請受災群眾代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實地考察監督。同時,設立專門接待通道和信息公開欄,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開放坦誠的姿態展現央企典范。國務院督導組及省市領導多次深入一線檢查指導,對工程進度、質量和安全管理給予高度評價,表示“項目生動詮釋了央企聽黨指揮、服務人民的赤誠初心,是‘國家隊’擔當的典范!”
從洪水退去后的泥濘廢墟,到19棟樓亮起的萬家燈火。在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不僅是遮風擋雨的新居所,更是668顆飽受創傷后重新滾燙的心。四化建的建設者們,以實干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用行動詮釋“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他們以鋼鐵脊梁托舉民生福祉、以赤誠擔當書寫央企答卷,為團洲垸的災后重建與鄉村振興注入磅礴動能!
(通訊員 李穎 王玉龍)